N6 d9 L! E. i/ [, Z
辑名称:马久越作品-聆听中国?精灵2CD
! t, E' p @+ N. Z' f. s+ q/ G+ \ p专辑歌手: 赵聪等民乐大师
! {* o% W5 o' r专辑出版: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
7 `1 ^# u$ G. C: Z( w! _) v; B专辑发行:天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/ w/ U- `' n6 q$ u( b6 k4 u9 lISRC编号: 9787884416448* }0 N' d) S" ?0 O
资源格式:WAV+CUE. X4 m1 ?8 ~7 @3 Q. V* c: |
9 V4 u% ^! k) m) _/ C# A专辑介绍:" E& o/ |. I( y# d, J8 Q( \: _% n
天艺唱片 马久越作品《聆听中国?精灵》 DSD发烧碟2CD 正版8 b9 }2 @! ?5 h6 V
: D. f7 V1 {' Z0 R+ H2 P+ S十载乐境拓影,一刹梦还东土。十年前的《聆听中国·月舞》余音尚温耳际,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脱然走来。12首作品不辞轮回,反转打磨,揉炼十年乐思,匠意铸成此碟。不插电,不渲染,众位顶z级国乐演奏家倾情打造,朴心所至,金石丝竹列阵追古。碟中作品数度巡演欧美,存得殿堂见证,今方归来,寄乐四海。封面选用《皇家细软》“龙袍系列”为铠,端贵厚重,合乐古意。2 A9 Q3 c* Q9 L/ ~+ q& S
. j3 D4 R5 `5 j" U) h
十年前,《聆听中国·月舞》发行后,得到了听众们不绝的褒奖,今天,新专辑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也正式面世。5 e$ ^# J/ A, s6 j' y5 d; _
/ h: [3 a5 ~, F. v+ i
专辑一共有12首作品,分为了A、B两碟。& ^8 a( ~, r6 b9 U! F3 }
5 g, S* n v; n/ H" X) V; C
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中,12首新作品反反复复的打磨,不辞辛劳的修改,寄托着马久越老师这十年间最好的灵感,也是他用最最z诚恳的匠心精神来制作的这张专辑。整张专辑没有使用MIDI以及任何不属于中国本土的声音,系纯粹的中国民族乐器录制而成。其中,还邀请众多位顶z级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倾注了热忱和才华来打造——用音乐去契合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美感。专辑中的作品已在美国及欧洲等多地巡演了多年,在各个典雅的音乐厅里得到了观众们衷心的喜爱。这些作品饱满了作者的诚意,希望这张专辑能将中国音乐的美传递给你。
- q" b/ z& o5 l- W1 _& G
9 g$ p4 y1 P# ^* b封面图片是《皇家细软》“龙袍系列”,是中国古时候君王的真品衣饰,蕴含了端庄,高贵和历史的厚重,契合了此专辑的韵味和高度。
5 G3 |: l( C0 @# B( _ k
) m2 i* v3 s' E) l* r; |* ]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的封面展示了一位少女的侧脸。她是一位二八芳华的女生,也是一位在西洋留学的中国贵族。采用“皇家细软”的龙袍为封面,实属偶然。当马久越老师的“新民乐”作品遇上端庄又不失时尚的贵族少女,一切,都显示出必然。, U6 k2 x0 A/ Z4 [9 N* U
1 B4 C3 ]5 B% ^1 P0 q
听过《聆听中国·月舞》的朋友都知道,它是一张琵琶专辑,而且它的电子乐做的非常出彩,音效性很棒。第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更是让人听的直呼过瘾,无论是发烧友也好,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也好,都会买上一张,不听也要拿来珍藏。
4 L5 L! u0 ]6 ^: G) f' C
7 d$ \9 r: A" d: n: q( u这一张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,它是一张仅采用中国民族乐器而录制的作品,并没有加任何的西洋乐器,其中的中国民族乐器包括琵琶、阮、古筝、二胡、笛箫,还有打击乐,笙等等,同时,马久越老师在录制作品时,全部采用真乐器演奏录音,且没有添加任何的MIDI,也就是电子乐的成分。也许你们在收到这张专辑,试听的时候会产生一种“听到电子乐”的感觉,但是小编可以很明确地跟你们说,这张专辑是真的没有使用任何的电子乐,所有的电子乐音效,都是马久越老师用真乐器营造出来的效果。% r9 X& j, W+ Y+ q. }
8 r/ Y' j9 I3 K3 M5 e也许有朋友会问,为什么是这12首作品放到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里面,而不是其他的作品?为什么只有10首是原创作品,还要有2首是改编的作品?% q9 c$ K1 P% c; V, [7 v$ [/ S
+ |+ j$ N" e. C$ N J
首先,马久越老师在挑选这12首曲子的时候,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的。他有很多的原创作品,而马久越老师精挑的这10首原创作品,是经过“千锤百炼”而得来的。为什么这么说,是因为这些作品,马久越老师带领着顶z尖的乐团在国外巡演(包括美国、欧洲等无数个城市和国家)时,现场、包括媒体的评价都特别的高,包括美国的UVC采访等,出了大篇幅的报道和分析,备受关注。而现在,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里面的这些曲子经过不断的演出与实践,把它们都修改的更成熟,所以录制出来的这些作品,是非常有价值的,而且又是可听的,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。
" ?- y$ k; N5 Q) W" C, R7 A6 X% G, A9 ?
这次的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,在出版发行的时候,特意做成了双碟版。为什么呢?一个原因是因为时长过长与文件内容过大,而另一个原因,也是与作品有关。《聆听中国·精灵》A碟,里面分别是“精灵”、“反弹琵琶伎乐天”、“轮回”、“情殇”、“面具”、“蜀山”。这6首作品,从学术价值到作曲,到专业性等方面,较之B碟更强一些。听A碟,我们听“精灵”,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个创作状态与他的思想、意图;听“反弹琵琶伎乐天”,可以感受到上千年的敦煌的“美”,也就是唐朝鼎盛时期的音乐形态;听“轮回”,可以感受到一种“前世今生”的纠缠;听“情殇”,可以感受到四、五十年代,老上海的风花雪月的味道;听“面具”可以感受到戏剧《霸王别姬》里的场景;听“蜀山”,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电子音乐的色彩……都非常的有特性。
* f+ v- I) i+ a4 v# a
* k* C' R3 i8 t" c" x9 }而B碟跟A碟相比,它着重于一种“状态”,比A碟“轻松”,“流行”。B碟里面的曲子分别是“胡旋舞”、“流沙”、“踏歌行”、“聆听”、“在那遥远的地方”、“玫瑰花”。这6首作品,“胡旋舞”将唐代舞蹈展现的美轮美奂;“流沙”围绕着月牙泉令人展开了无数的思绪;“踏歌行”展现了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与热情……
2 o! {' T* i, ?: x; W# _; {5 w, V" G! u; t) N g7 M9 z. T7 M
12首作品的音乐性丰富,除了有大编制的作品以外,也含有小编制作品,可听性非常高,每一首都可以单独的拿出来细细品味。# |; V `. \. n
# X, ` g6 P2 R' }% A4 |# R
专辑曲目:
9 Q8 _5 H; G* y: \CD A
; C! i! L# y# V( E) Q01. 精灵 07:195 i2 ~4 s% P( B8 \6 R
02. 反弹琵琶伎乐天 07:18
4 D9 Y% q. U7 J5 A- y$ e03. 轮回 05:355 ^: ~1 |* G6 u5 ^) ^2 ?
04. 情殇 09:13
8 C+ D( ^2 [( d( T0 @5 H( H05. 面具 05:55
8 o# a7 r% h( l, _( ?/ p8 k06. 蜀山 06:34( G& Q- o0 T o4 f8 h
[全屏欣赏]" { ^1 J- U: F+ G7 N$ H
4 k5 m, `0 ?' {$ W2 bCDB' u4 o# \1 j! A7 F1 D
01. 胡旋舞 04:05% T* R7 `4 i% r0 p! ?
02. 流沙 04:14
[) m- f1 j4 q. B/ h e03. 踏歌行 04:59
. e5 c- N! T" ~% Y S% Y04. 聆听 07:06
; v$ y! F8 Y [3 D: U05. 在那遥远的地方 06:03, k0 [/ E' N. b
06. 玫瑰花 04:576 \# h4 {9 ^) ^+ g& ]9 F
& U f% M7 `" z' c6 N& u8 x- p
4 L* T$ ?/ ^/ H/ \7 R! Q) d% i9 u3 m/ }7 w1 m5 P
|